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416章(2 / 3)

了一叠花生米。

&esp;&esp;“这个点儿,不靠前不靠后的。您喝了中午还能喝吗?还拿出花生米来,这是奔着喝大的去的?自己就让自己喝大了,还赖别人让你喝大?”李守良笑问道。

&esp;&esp;关大爷没说话,自顾自的给自己倒了一小杯出来。小酒盅子,可能有一两不到。

&esp;&esp;关大爷先是捏了两粒花生米在手里,吃进去一粒。抿一小口酒,喝了。在嘴里过了味,又吃了一粒。

&esp;&esp;看着关大爷连自己的小酒杯都没准备。

&esp;&esp;李守良调笑道:“关大爷,我的杯子呢?这不能吃独食啊。”

&esp;&esp;关大爷哼了声道:“你连这酒什么来历都说不清楚。度数也闹不准。这酒啊给你喝了也是浪费。不如老头子我慢慢的品。

&esp;&esp;让你牛嚼牡丹,这酒够喝几回啊?还不得都给我造咯?”

&esp;&esp;李守良觉得不然,他买酒来。这关大爷每次都好找点儿小毛病。挑点错误的。就是为了让他能少喝点儿。他老人家,好能多喝一点儿。

&esp;&esp;说来也巧。老头爱喝酒。可每次逛那些个地方,都不容易碰到这些个酒。李守良平常不爱喝,只有有局子的时候才喝。

&esp;&esp;但是却总能在一些地方碰到好酒的酒票。又或者好酒。

&esp;&esp;“要是不让我喝也行。您先别着急喝。先给我讲讲这个酒的事儿啊。总不能让我干看着,既不清楚酒的来历,也喝不着酒吧。”

&esp;&esp;关大爷抬了下眼皮,可算是不装‘聋哑人士’了。

&esp;&esp;“景芝白干起源于宋元之时,因宋景祜裕年间,其地古井三产灵芝而得名。据传苏东坡在密州任上所饮之酒就是景芝烧酒。不过多为戏说,真假难辨。清朝时候有明确的记载:

&esp;&esp;公元1743年(乾隆八年)十一月六日,山东巡抚喀尔吉善奏报查禁烧酒踩曲情形,涉及景芝,奏章称:察知私踩私烧聚集之所,如阿城,张秋、鲁桥、南阳、马头镇、景芝镇、(景芝酒业私有化)周村、金岭镇、姚沟并界联江省之夏镇。

&esp;&esp;向多商贾于高房邃室踩曲烧锅,贩运渔利……”并说经他查禁:“闻风知儆,商贩亦颇敛迹”,乾隆朱批:“好、应如是留心者也,钦此。”

&esp;&esp;到了前些年头,它最鼎盛的时候,听说就有70家烧锅,投资经营酒业的更是有200多家。闻名于耳。

&esp;&esp;再到了后来就是咱们胜利了,解放了。再听说这酒的消息就是从报纸上了。

&esp;&esp;1948年成立了咱们国家的大企业,1952年正式更名为东山景芝酒厂。景芝酒也正式改称景芝白干,产量从1949年的322吨达到年包装量近2万吨,是全国产量最大的高粱大曲酒。

&esp;&esp;也是少有的芝麻香型的酒的代表。

&esp;&esp;1915年作为东山省惟一白酒代表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。1959年入展印度国际博览会。其也是是历届省优质产品,荣获国家大众名白酒称号,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。”

&esp;&esp;李守良听了一大通,很是震撼。不过不得不吐槽的是,前面的事儿他不清楚,也分不清真假。但这后面的事儿,关大爷是怎么知道的,这么清楚的?

&esp;&esp;李守良有此一问。

&esp;&esp;关大爷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他:“让你多读书,多看报。就是为了让你增长知识和见闻。你觉得我说的这些是糊弄人的。

&esp;&esp;殊不知,这是我在报纸上看来的。咱们日报记录并发表的。毕竟这酒给咱们国家带来了荣誉。也是咱们国家白酒的门面之一。

&esp;&esp;你平常就爱做东山鲁菜,怎么对这东山名酒这么不了解?”

&esp;&esp;李守良嘿嘿一笑:心道自己后来喝酒也不过是啤酒居多。白酒也就呵呵扳倒井,趵突泉。亦或者汾酒或者高层次的就直接是,茅台了。

&esp;&esp;别的几乎没喝过或者是只见过听过。这款62度的,一看就不是一般人接触的了的。他平常喝52、3也就顶天了。除了70多度的闷倒驴只喝过一盖儿,结果睡了一个下午加一晚上。

&esp;&esp;后来再没喝过高度酒。不过这话自然不能说。

&esp;&esp;李守良笑道:“确实没见过。不过关大爷,既然是前几年的事儿。那还真不能赖我。前几年都不容易。那时候我还在上学呢。

&esp;&esp;能吃上饭,就已经要谢谢国家,谢谢我们轧钢厂了。哪里还有什么精神或者说闲的时间去看报纸啊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