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最让贺即生气的也是这一点,赵宴可以因为被囚禁之事迁怒西北军。
&esp;&esp;但他不该断绝西北军粮草和军饷的同时,供养韩军来对付他们。他这样做,不怕丢掉西北大片疆域吗?
&esp;&esp;面对贺即怒火,顾辛夷想告知他,历史上曾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:“宁赠友邦,勿与家奴”,赵宴大约就是这种心态。
&esp;&esp;他把齐国当做自己的私产,却不愿把黎民百姓,视为儿女子民,只将他们当做无知无觉的牲畜驱使。
&esp;&esp;有这样一个皇帝在,齐国的气数是真的到头了。
&esp;&esp;第121章 带球跑皇后文中做炮灰18
&esp;&esp;“子默, 消消气,莫要动怒。赵宴这是自觉坟墓,他不顾百姓生死, 为了一个女人签下这般丧权辱国的条约, 别说当代不齿,便是千秋万世后也难消骂名。”
&esp;&esp;贺即字子默, 见他情绪激动,顾辛夷特地唤他的字, 让他平复心绪。
&esp;&esp;事从紧急,贺即深吸一口气,拱手对顾辛夷说:“根据线报,赵宴特地绕过并州, 打算假借行商之名,避开并州从陵嘉城运出粮食和白银,在齐楚边境一手交钱一手交银。”
&esp;&esp;说到此处, 贺即胸中再度生出汹涌怒意:“楚国愿为齐韩借道, 必然有利可图。由此看来, 韩楚两国私下定当达成了合作协议, 大齐危矣!”
&esp;&esp;连贺即一个武夫都能看出来的事, 赵宴身边那么多智勇双全的大臣,如何看不出来。
&esp;&esp;可惜摊上这样一个恋爱脑昏君, 看出来又能如何,还是无法左右他的决策。
&esp;&esp;“嗯,韩楚两国受灾情况比我大齐严重, 私下结成联盟并不奇怪。”
&esp;&esp;其实若不是赵宴过于昏庸, 当前境况应是危险与机遇并存。邻国像饿狼,虎视眈眈的想瓜分大齐土地, 齐国就该顺势把他们打趴下。
&esp;&esp;前世他好歹还做出冲冠一怒为红颜,同时向两国开战的“壮举”,这一世完全怂成了缩头乌龟。
&esp;&esp;对于这样一个毫无家国观念,为了一个女人,坐视黎民百姓饿死,将齐国大好河山拱手让人的猪对手,顾辛夷实在欣赏不起来。
&esp;&esp;打仗没头脑,求和没骨气,赵宴能当上男主,大约是靠高颜值的脸蛋儿和皇帝身份。
&esp;&esp;“天又该冷了,也是时候清君侧,诛奸佞,入京勤王了。”
&esp;&esp;顾辛夷站起来,望向庭院中已经开始落叶的杨树。
&esp;&esp;贺即听到此处,精神为之一振:“属下愿誓死追随将军左右!”
&esp;&esp;他早就知道,大齐之危只有顾辛夷可解。只有她能力挽狂澜,打破韩楚两国阴谋,将昏君赶下马。
&esp;&esp;“不必誓死,要长命百岁。陵嘉城受灾严重,朝廷迟迟不放粮,如今有现成的粮食送到,拿来赈灾刚好。”
&esp;&esp;当然,顺势收下陵嘉更好。这一点无需顾辛夷挑明,贺即也能领会到。
&esp;&esp;又到了出征的时候,为防止打草惊蛇,顾辛夷带了一批千人左右的精锐部队打前锋。剩下的人,则让他们守在靠近陵嘉城的地方。
&esp;&esp;待朝廷粮食送到边境,与韩人进行交接时,顾辛夷便带人发动进攻。
&esp;&esp;这一仗,不仅要打的猛,更要打的快,打的韩楚两国心有余悸,不敢再打坏主意,更要打出西北军的威风来。
&esp;&esp;顾辛夷固然想早日推翻赵宴另立朝廷,但也不愿引发割据之争,让各地烽烟四起百姓饱受战乱之苦。
&esp;&esp;唯有赢得天下民心归顺,方可所向披靡。
&esp;&esp;陵嘉城最近多了许多生面孔,有商队也有许多看起来像游侠的人。邻国灾情愈发严重,老百姓对于突然出现的生面孔,大多抱着警惕之心,
&esp;&esp;人被逼到了绝境,连易子而食的事都能做得出,还有什么做不出来。
&esp;&esp;有楚国商人高价收粮,家中存粮多的地主,偷偷摸摸卖粮给楚人的不少。
&esp;&esp;当然这种事儿,是不能外传的,万一被官老爷顶个叛国罪,就是换来再多银钱也没命花。
&esp;&esp;进了陵嘉城,离楚国边境越近,王令涛心里就越不舒服。
&esp;&esp;他奉陛下之令,带着二十万两白银和四十万石粮食,恭迎皇后回宫。
&esp;&esp;说是“恭迎”,谁不知道